2010年11月9日火曜日

秦晖:全球化中的中国竞争力

下篇:全球化中的“中国争力”:2001年以来的中国奇迹

1. 9·11”事件及随后的全球反恐使西方注意力聚焦于伊斯地区,淡化了中美矛盾,促了双方合作并改善了中国的国政治境。连锁反应。

2. 入世--汇储备增加著高于双总额多人认为这是国投机(“热钱)蔽地涌入中国的果,并由此生了另一种担心。然而,我得“热钱”固然有,甚至那些非法聚本也可能仍在“外逃”——只是本流入更大,但是,那些流入的本未必都是热钱。事上,“热钱”冷都是本,都利最大化,两者并无绝对的界限。

3. 如果说这也是本的一种“逃”,那就不是中国本“外逃”,而是外国(为躲避他的工会、福利制度等民主社会主”的力,或者为规避民主制下的“交易成本”)而“内逃”中国了。

4. 如此看好中国,至少从经济的角度看当然是象,明中国的市场经济的确有著成果。

5. 五常先生等人最近称“中国比美国更自由”

6. 体制缺陷形成的“扩权容易问责难,卸容易限权难”,使得“放权让利”的改革成了“弃争利”,公共服放弃服务责任,利用公共源大肆“收”,同却凭借力排除来自民

7. 1992这轮改革初起,人试图把体制合法性建立在经济上。但是在,经济高增和社会不定同时发展的象使人日益怀疑。如果在意上“不争”不失为邓小平的智慧之,那么在利益矛盾方面不允博弈,就有极大的风险

8. “尺蠖效”:就像那一放一却只朝着一个方向移的尺蠖,我的政策一“左”,老百姓的自由就减少,但福利却以增加;政策一“右”,老百姓的福利就收,但自由却大。一“小政府”官就推卸了任,但力却依然以限制;一“大政府”官力,但任却仍旧以追。“右手”大,公共资产就快速“流失”,但老百姓的私并无多少保障;上“左手”,老百姓的私就受到侵犯,但公共富仍然看守不住。“一个卜两切,左右都是他得”。于是客上的“尺蠖效”的一步突出,成段的第四个特点。

9. 于是,一种既缺少个人自由也缺少福利保障的体制,在“只做买卖其他”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在种全球化背景下存在,甚至可以表出一种“劣币驱逐良”的“优势”。种体制下崛起的经济体如果足够庞大,它将在全球化中迫使全世界的福利国家降低福利准,同也迫使自由国家重树贸易壁趋势越来越明

10. 而是用一种“低人”的争“优势”使人家也不得不向“既低自由、也低福利”的方向展。

11. 五常先生最近宣称“天下大将是欧洲学美国、美国学中国”就很耐人味。

12. 那些“民主分家麻大,福利国家包袱多,工会吓跑投者,会赶走圈地客”的民主转轨国家就更不可能造我们这种“奇迹”了。减少“交易成本”以提高“效率”是国外经济学的一大明,但以剥一些人交易利的方式另一些人方面降低“交易成本”的主意却是他想不出来的。

13. 就单纯劳动过程来讲的话,很难说是不是自由经济最有效率。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福格尔曾证明,南北战争前南方奴隶制经济比北方自由经济更有效率。(R.W.Fogel, Time on the Cross: the Economics of American Negro Slavery. Little Brown,1974)

14.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但又没有人全球化的背景下,就有了这样一种可能:自由经济造可以被缺乏造性但善于模仿的强权经济容易地接来,再依靠强权优势把它“高效率”地出。于是在这样一种游中就可能出:福利国家争不低福利国家,低福利国家争不低人国家。

15. 去那种左派(福利国家或恩斯主)看好中国而右派(自由)看衰中国的状况如今大有改。由于些年的经济高增,尤其是2001年以后经济发展在国要素的影响下又有了一步的加速,国上左右两派经济在都在唱中国的歌,都想用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为各自的理提供明。于是“左派欣赏这里的低自由,右派欣赏这里的低福利”。有些人高称之“北京共”。 但我怀疑,象在不的将来就会成左派批中国低福利、右派批中国低自由。

16. 差爆炸”弄得里外不好:中国人抱怨西方开机就卷走了咱的血汗,西方人抱怨我的廉价货砸了他碗。然造成了GDP和各种经济的大提高,但是中国广大的公众从程中到底能得多少利益,得考的。

17. 一方面强调政府的力要大,另一方面强调政府的任要推卸。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