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9日土曜日

论道德的谱系 尼采 周红译 三联书店 1992年5月

1,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


2, 出版1887年,精神分裂1889


3, “我最后那本书,披露的一个事实:当弦绷到极限的时候,任何一种情绪都可能使一个人采取暴力。”


4, 自传《看哪!这个人》就《论道德的谱系》作了如下的概述。“这部谱系的三章在惊世的表达、立意和艺术方面都可以说是所有文字中最是耸人听闻的……。在每一章的结尾……都可以透过浓重的烟雾看到一个崭新的事实。


第一章阐述的事实是基督教心理:即基督教产生于怨恨精神,而不是像人们通常相信的那样产生于“圣灵”。就起本质来说,基督教是一场反向运动,是一场反对高贵价值统治的伟大起义。”


第二章说明的事实是良心心理。即良心并不是像人们所相信的那样是‘人心中的上帝之音’,而是残酷的本能。这种本能由于不能向外释放就转向反对自身。残酷,这一最古老,最难以想象的底层文化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揭示。


第三章所回答的问题是:禁欲主义理性、僧侣理想既然是有害理想之最,既然是一种终极意志,一种颓废理想,那么它的巨大威力来自何方?是由于禁欲主义理想乃迄今唯一的理想,它没有对手。‘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


5, 尼采与实证主义相悖,不谋求用现成的理性来解释和规范人的行为准则,而是直捣人性的底层,揭示道德观念产生的自然,社会,生理乃至病理条件。


6, 尼采,善与恶,好与坏这两种对立的价值判断其实与功利、实惠、善行并无干系,它们是人出自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理条件对自身的行为所做的肯定性判断。贵族的“好”是一种原生的自我肯定,而“坏”是派生的,是贵族对非我的否定,是次要的。做这种价值判断的前提是体魄的健壮和行动的自由。奴隶道德则以对非我的否定为原生的和主要的判断,谓之“恶”,然后借助上帝的力量衍生出“善”的自我肯定。


7, 在理性之外,另辟蹊径。用生理学和病理学解释理性尚未解释的那部分人性。


8, “不能因猛兽捕食羊羔而责怪猛兽。”


9, 尼采指出,基督教的“奴隶道德”早已统治世界多年,现在到了超越道德,肯定道德背后的“强力意志”的时候了。



前言


1, 我们的珍宝在知识的蜂巢里,我们总在途中奔忙,像天生有翅膀的生灵,像精神蜂蜜的采集者,我们的心所关切的事只有一桩,那就是把某种东西“搬回家”。


2, 我们的永恒定理是“每个人都最不了解自己”


3, 这些思想彼此更严密地补充,交织,渗透,这就使我们更为乐观地相信,我们的那些思想恐怕从一开始产生时就不是孤立的,不是随个意的,不是偶发的,而是产生于一个共同的根源,产生于一种深沉的,渴望知识的基本意志,这种意志表达得越来越准确,而且它还要求更加准确的东西。


4, 就像果子必然生长在果树上,我们的思想,价值,是非,假如与抑或都是从我们身上派生出来的,都是同源的,都是彼此互相关联的。


5, 问题,究竟什么是我们关于善和恶的观念的起源?


6, 另外一个问题,即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了善与恶的价值判断?


7, 更可能的假设代替不可能的假设,有时乃至用一种错误代替另一种错误。


8, 在差不多势均力敌的双方之间进行一种平衡的论述。


9, 我必须几乎是单独地和我的伟大的老师叔本华论战,我那本书的全部热情和挖苦都是为他而发的,就像他是那本书的读者一样。


10, 叔本华,把同情的本能的价值,自我否定和自我牺牲的本能的价值当成了“价值本身”----否定他自己和生活----人类的危险,人类将被引向何方?将被引向虚无?


11, 被道德传染了,弄病了。欧洲人的佛教,走向虚无主义。


12, 柏拉图,斯宾诺莎,拉罗彻福考和康德,他们的思想相差很远,但他们在一个问题上是一致的:他们都给同情以很低的评价。


13, 我们要批评道德的价值,首先必须对道德价值本身的价值提出疑问。还需要认识这些道德价值产生,发展和推延的条件和环境,认识作为结果,作为症候,作为面具,作为伪善,作为疾病,作为误解而存在的道德,同认识作为原因,作为医药,作为兴奋剂,作为抑制物,作为毒药而存在的道德。


14, 价值高的意义在于对整个人类,包括人类的未来有所促进,有所裨益,使之繁荣。倘若在“善”中有退化的征兆,蕴含着危险,诱惑,毒药,麻醉物,由此,现实的存在以“牺牲未来为代价”。


15, 倘若道德使人类永远无法到达本来是可能达到的强盛和壮丽的顶点,那正是道德的罪过。



第一章 “善与恶”“好与坏”



1, 英国心理学家想要做什么?把我们内心世界中的龌龊部分暴露出来,从中寻找积极的,先进的,于人类发展有决定作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得这些心理学家总是朝着这一个方向努力?是否是一种隐秘的,恶毒的,低级的,连他们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贬低人类的本能?是否是一种悲观主义的猜忌,一种对失意的,干瘪的,逐渐变得刻薄而幼稚的理想主义的怀疑。


2, 历史上的全体好人自己弃他们于艰难境地。


3, 道德史学家,撰写的道德谱系从一开始着手调查“好”的观念和判断的起源时就立刻暴露了其拙劣。“最初,不自私的行为受到这些行为的对象们,也就是这些行为的得益者们的赞许,并且被称之为好,后来这种赞许的起源被遗忘了,不自私的行为由于总是习惯地被当做好的来称赞,因此也就干脆被当做好的来感受——似乎它们自身就是什么好的一样。”-----错误!“好”的判断不是来源于那些得益于“善行”的人!其实它起源于那些“好人”自己,也就是说那些高贵的,有力的,上层的,高尚的人们判定他们的行为是上等的,用以对立于所有底下的,卑贱的,平庸的和粗俗的。从这种保持距离的狂热中,他们才取得了创造价值,并且给价值命名的权利。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