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6日月曜日

菅野先生ゼミ1

大般涅槃経(だいはつねはん)巻36 迦葉菩薩品第12之4。


1. 如来的佛性有二,一是有,二是无。有无随自意。-- 连续到后来的佛性乃为“空”的观点。

2. 一阐提有无佛性呢? いっせんだい 也是“有无随自意”。

3.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いっさいしゅうじょうしつうぶっしょう−−−如来(にょらい)の「随自意語」−−-此为出世第一义谛

4. “或有佛性一阐提有善根人无,或有佛性善根人有,一阐提无,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惧无。”——若解此四句者,不应难言一阐提人定有佛性,定无佛性。

5. “若言众生皆有佛性。是名如来随自意语。”——如果说,众生皆有佛性,那么就会把如来的“随自意”这句话限定下来了,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如来话语的轻视。(不可下定义)——So,感叹:众生云何一向作解

6. 恒河七众生。

常没—大鱼—不信之心。——不相信“一些众生悉有佛性”——心不能生善法,虽有无量诸佛出世不闻不见。


暂出还没——大鱼,受恶业,故身重,处浅,暂见光明。因光故出重故归还。——信,戒,闻,施,智,五不具足但还不只自己“不具足”。


得住——坻弥鱼,身处浅水,乐见光明,出已住。


观四方——错鱼,为求食故,遍观四方,是故观方。


遍观已行——错鱼,遥见余物,谓是可食,急行趣之。


行已复住——趣已既得食,便停止。


到彼岸——水陆俱行——龟。水为世间,陆地为出世。

7. 七众生,虽然名称有异,但是不能离开水,不能离开“佛性”的水。——佛性就是不能离开水。

8. 「七衆生の、若しは善法も、若しは不善法も、若しは方便道も、若しは解脱道もーーー悉く是れ仏性なり、是れを如来の随自意語と名づく」

9. 佛法之中,“信”与“智”的动力关系。两个方面都是必须的。且,佛性并非「物的な」存在、而只是在每一时刻,每一空间所持有的方向性。

10.具足与不具足的辩证关系。一件事物本身就包含有对其本身的否定。

11.闻不足具。智不足具。自言具足--不得闻不具足法。

12.如来既解脱,解脱既如来。。。。如来=解脱=慈悲喜舍=涅槃。佛性=如来=一切不共之法=解脱=涅槃。这些认识,“于是义中不能分别” so 智不足具。所谓一切不共之法,指什么呢?不能够以逻辑,归纳,演绎等工具理性所能收拢,整理的世界万象。

13 .闻法的表现:A 善能分别义。B 呵责一切有。C 供养无量佛。D 受世乐不放佚。 E 亲近善友听正法。F 乐见光明修习正道。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