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 公彌子( いしかわくみこ)
近代日本人的生死观
1,本居宣長 (モトオリ ノリナガ) 1730〜1801
平田篤胤 1776〜1843
柳田国男 1875〜1962
折口信夫 1887〜1953
2,本居宣長的显幽分任论
古事记中[让国(国譲り)]的典故。天照大神等生活在高天原上的天津神,认为苇原中国应该由天神,特别是天照大神的子孙来统治,国津神以建造宫殿为交换条件,让出了苇原中国。
本居宣长(《古事记传》10:120)(《玉匣》8:320,1)。
A,世界由“显事”(所有人事--天皇作为天照大神的子孙负责)和“幽事”(治乱吉凶,福祸--大国主神负责)构成。
B,显事——表现为人的作为,但根本上出于“神的御心”——是“神的行为”。
C,显相对于幽占据优势。
《答问录》1:544 《古事记传》11:388
所有人死后都要赴“肮脏陷恶”的“黄泉国”,但根据地位的“尊卑”,心性的“智愚”,“强弱”有部分人死后能将灵魂留在世上——世人要以“智”来充满心灵——确立日常伦理的契机。
3、平田篤胤的显幽分离论
A,显=显国=眼睛看得到的现世。幽=幽世=在“显国”的某个地方,与显国连接在一起。——人死后,永远地存在于“这片国土上”。
B,人死后,死骸回归泥土,灵魂赴幽冥,按照大国主神的命令保护子孙,有缘人,给他们带来幸运。
C,大国主神,主宰“灵魂”还主宰“众神”——“幽冥”高于“显世”,“大国主神”高于“诸神”。
D,大国主神执掌“最后的审判”,根据幽冥界的灵魂的善恶给予现世中报应。
E,现世乃是“寓之世”,幽世才是“本之世”。
4,柳田国男
A,关心点:战争和民间信仰。
B,《幽冥谈》——幽冥论=幽冥教“由于有害于公益或传道困难等原因而无法取得公众承认的宗教。”——幽冥教的衰退=宗教的衰退。对平田学说的赞赏。
C,现世=尘世。幽冥=隔世。后者可观察前者,反之不可。隔世比尘世更有力量——我们不能作恶。现世和幽冥之间可以往来。——柳田对平田的继承(不包括最后审判)。
D,『先祖の話』——日本人死后的观念“灵魂永远留在这片国土上(清静之处,比如说山上)”,“显幽可轻易交通(一念之力,盂兰盆)”,“生者的愿望死后会实现”,“很多人认为为了子孙不仅要制定计划,还要多次降生以继续相同的事业。”
E,可以看到柳田学说 消除生者的悔恨的方向性——这是追悼战殁者的关键之处。
F,人死后33年成神,再经一段岁月,祖灵会舍弃个性而融为一体——为家族,国家的公益而活动。
G,无人祭祀的无缘佛。要使之成为有源佛——没有血缘的人继承家名。
H,“对于我们来说能够怀抱祖先一代代轮回,可以为同一个国家效劳的信念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I,柳田国男的镇魂论,不是将战殁者祭祀视为国家都道府层面上的多重祭祀,而是想利用家庭祭祀使之一元化。
5,折口信夫
A,折口的责任;“没有得到安慰的灵魂依然充满整个国家”,探索将未完成灵导向完成灵。《民族史观中的他界概念》
B,折口认为明治神道的解释一边倒向近代神学,认为这种对亡灵的处置中存在“无法达到的地方”。
C,灵魂完成的必要条件:年龄的充实,不同于“死于非命,意外死亡,受到诅咒死亡”的完满的死亡。此外,都是未完成灵。人世间的人数与抵达阴间的灵魂数是不一样的。
D,神灵作为盂兰盆节的精灵或正月的年神等客人来访问尘世。
E,通过举行象征苦行的仪式就能够使年龄不足的死者成为完成灵。念佛舞。
F,死于非命的未完成灵,没有补救办法,战死者是“被国家强迫去死”——折口的太平洋战争观。
G,折口否定柳田的观点,认为灵魂与祖灵处于被切断的状态才是真正纯粹,正统的神道观念“神道以前的神道”。——人类以及死者的平等。
H,重视对“家”的祭祀是柳田,与之相对,试图开创以“个人”为单位或以拥有相同价值观及志向的人们共同组成的“亲密圈”为单位进行祭祀的是折口。
I,折口提出要使神道普遍宗教化。确立赎罪观念,对仅仅寻求“宽恕神”的姿态进行严厉的批评。惩罚之神,裁判之神存在。
J,柳田,主张通过受到各家庭祖灵的保佑生者以道德的生存方式为自己的志向。而折口主张通过考虑到死后大国主神的审判,生者应该以道德的生活方式为志向。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