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 佃农理论
1. 出发点:1949年土地改革。地主与农民的分成,规定地主不能超过农产品的37.5%。令经济学家难以置信的是,在这种硬性的要求下,农业产量急升。
2. HOW解释。A,做出一个没有分成管制的租田理论。B,把分成的百分比管制加上去,理论逻辑上生产竟然上升。
3. 作为理论基础的三个基本原则。A 产权的重要性。土地是地主的私产,劳力是农民的私产,从私产的局限入手。B 佃农分成是合约,条件由双方议定。C 农民之间要竞争,地主之间也要竞争。佃农合约的条件,在私产与竞争这两种局限下决定的。
4. 通过如上的理论,我们知道,地主在土地上的分成收入与固定租金,雇佣农民浪耕自种等不同形式的收入大致相同。这是因为竞争的局限条件大致一样。
5. 对问题2的回答。在市场决定分成的情况下,农民的收入会高于他们另谋高就的收入,所以在竞争下他们必需增加劳力,使地主在较低的分成率中因为生产增加而有点补偿,这样,农产量就上升了。
6. 疑问:地主若收农户固定租金,付租后的生产剩余全归农户所有;但佃农分成,农户的所有生产都要分可观的一部分给地主,其生产意图怎么会不被削弱,所以佃农生产比不上固定租金。关键:竞争,竞争,农户要竞争。如果是固定雇佣,无需竞争。
7. 事实最重要,比喻很精彩。
8. 科学不是求对,而是求不被推翻。
9. 舞文弄墨是大忌,模棱两可的字一概不用,术语一定要有所了解,思维要连贯,文字要简单,也要直写。
10. 一篇有分量的文章,写后埋地三尺,总会有人发掘出来。
11. 验证理论的困难。
依照此佃农理论,佃农劳力的边际产量会下降,而土地的边际产量会上升。这样一来,佃农劳力的边际产值会低于自耕劳力的边际产值,而佃农土地的边际产值则会高于自耕土地的边际产值——这二者违反了边际产值相等的市场规律。问题是,边际产量只能在有控制的实验中出现,在真实世界是看不到的。我找到的所有数据,是土地的平均产量而不是边际产量。
12. 以土地的平均产量转变来证实劳力与土地的边际产量转变。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