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0日月曜日

日本政治史 第三卷(2)

1. 前原一诚(まえばら いっせい)为核心的荻之乱(はぎのらん)

2. 在松下村塾,受教于吉田松阴。

3. 大偎重信:“前原一诚全民矫改民部,大藏政令,擅自对越后全区人民减免一半租税,断然推行所谓仁政,如此不亦令人吃惊乎?”

4. 前原一诚“东京及其他都市之地,人心投巧轻薄,正气扫地殆尽。农村则全异,努力为之犹可挽救,此必然也。”“方今体制,日本完全是半自主国体制。乃古今未曾有之国辱。若不努力,必不能报答数千年不断之皇恩。万一有事,官吏大抵定奖跑向西洋或美夷。甚至脱离日本国籍而入外国国籍之事今日亦有所闻。”他仍然称西欧各国为“外夷”,“美夷”,这里看得出他与木户之间的区别。

5. 集结在前原周围的不仅仅是所谓心怀不满的士族,最应注意的是松阴的家族。

6. “殉国军”。痛论“对民之疾苦”袖手旁观之非。“今将取道山阴,直趋阙下,精诚进谏,谏而不听,以死继之。”

7. 与民政共同生活的松阴家族与叛乱有着深浅不等的关系,这表明叛乱超越了单纯的士族叛乱,而包含着围绕民政问题---从而也围绕着农村问题---而展开的中央与地方的对抗。前原读了品川过去送给他的德国国法学家布伦奇里所著《国法浮论》(加藤弘之翻译),感到“政府若仿效之,必将改变我国两千年来王土王民之基础。”前原从“王土王民”思想和“外夷”思想出发,拒绝接受中央政府的国家建设所要达到的近代国家的原理。

8. 作为维新改革的国家建设背叛了维新当初的精神。

9. 木户与前原之间没有分歧。他们的分歧在于承认还是接受近代国家的原理。

10. 桥川文三抗议“历史学家对西乡的冷淡态度”。1968论文《西乡隆盛及其反动性与革命性》。“西乡也许甚至梦想进行最彻底的革命,梦想获得最多的自由平等和文明。”

11. 西乡不满“草创伊始,即饰家室,美服装,纳美妾,谋蓄财”的中央官僚的生活方式。认为“事到如今,戊辰之一战亦将完全变成营私之势,实无颜以对天下,无颜以对死者。”

12. 他虽重视武力作为实行改革的保证,但又认为改革之始当先“通过人事而尽绵薄之力”。

13. 西乡对朝鲜的考虑:首先“完全不抱战意,”“通过人事尽绵薄之力”,如果朝鲜拒绝与日本建立新的关系,而发生“暴杀”使节之类的事,那时应明示“应予讨伐之罪”和“应予讨伐之理”,并诉诸武力。他认识到,当前国际政治是按霸道---强权政治---原则行动的。不过,他不是以霸道对霸道,而是打算用王道来对付霸道。

14. 寻找王道与霸道对抗。

15. 桐野利秋(きりのとしあき),《桐阴仙谭》,《时势论》“西乡及鄙人之所见,始终如一。此日本岛,只可指望开发,不可指望维持。进可以讨伐海外,退则不能守此国。古人岂不言乎:欲主一方乃能主一国,欲主天下乃能主一方。此日本亦然,攻略彼方后仅足可保此。若其志始仅在保持,则终何能保持哉?此西乡及鄙人等之所以欲兴兵海外,去年力主征韩之议,其意亦在此也。”

16. 企图借助岛津久光的人,前原一诚,以及中江兆民。1875年,他草拟意见书《策论》通过胜海舟呈给久光。指出“两患”:政府人才不足,财政困难。他主张:1,确立人伦。2,录用人才。3,学习西洋各国的“道学”和“汉土的经传”,以防止“技术”和“法律经济”的理论中常常流露的“轻驰(心志不稳)之习”。4,设立“高额关税”,消除入超的“乱买之弊”。5,增加生产传统产业和引进产业并传习技术以增加出口。6,消减官吏并精简行政。7,建立宪政。他希望出现两位豪杰,开创把日本建设成超过英法两国的“世界第一良国”的事业。

17. 据松永推算,岛津在18758月至9月约见了兆民。幸德秋水记录了这次谈话:久光:“足下所伦甚佳,唯难以实行耳。”兆民说“何难之有,公宜召西乡进京,夺近卫之军,立即包围太征官,事一举而成。今陆军中思乱者颇多,西乡来,定有响应者。”久光无意反叛,与兆民会见后不久便辞去左大臣的职务,前往鹿儿岛隐居。

18. 18761877年警视厅派人潜入鹿儿岛—挑拨私学校为目的。1877年一月,政府把鹿儿岛的武器弹药运送到大阪,激怒了私学校的学生。另外,私学校也派出密探,认为中原等人有刺杀西乡的计划----1877129日,私学校学生袭击弹药库,抢走3万发子弹。

19. 西乡心中所描绘的“惊动天下之事”,是在日本与外国发生危机时,率领私学校学生驰骋挽救这一危机。

20. 西乡现在不得不处理私学校学生暴动的问题。

21. 西乡从中原对自己实行暗杀计划的口供中获得庇护私学校学生的名义。

22. 西乡率兵入京,想质问大久保。29日,又说10日,海军大辅川村纯义和内务少辅林友幸来调查。川村希望会见西乡,他是西乡叔辈椎原与右卫门的女婿,曾经请西乡帮过忙。西乡虽然准备率兵进京,但无意向政府发动战争。西乡也希望通过川村疏通暴动事件。

23. 根据《西南传记》,西乡想去会见的时候,从外面回来的桐野利秋反对会见。他强调“事已至此,又何必去见他?”西乡于是作罢。西南战争与其说是西乡发动的战争,毋宁说是桐野发动的战争。

24. 大山把西乡“不日率旧军队进京”之事在县内布告周知,并公布了警视厅小警部中原尚雄的口供书。县内沸腾起来了,希望从军者蜂涌而至,出现了大山所形容的“天崩地裂之势”。

25. 随同西乡进京的“军队”从西乡意图的私学校学生变成了桐野所说的“鹿儿岛一县人民”,进京的目的也从而开始出现很大转化,从西乡意图的“质问政府”变成了桐野所说的“瓦解朝廷”。

26. 15日发兵,17日西乡跟炮兵一道前进。

27. 在西乡看来,西南战争成了一场以“事天之心”,“纠弹政府首谋者罪根”的“正义”战争。西乡期待各县接踵“起义”。但他终于不打算指挥战争。长谷场纯孝《西乡南洲》,“此役,南洲先生虽为萨军总帅,但未主军务,实际作为司令长官并负责此战役作战计划的乃是桐野利秋。”

28. 土佐乡土史家平尾道雄推论,板垣曾有这样一种意思“若兵力达到了八千至一万,并准备好一支枪和三百发子弹,则将亲自出任三军之将。”

29. 木户孝允4月感觉胸部疼痛而卧床,病情日益恶化,他从1869年起坚持记日记,至187756日停笔。一天他在梦中大叫:西乡亦要适可而止啊,我将亲赴说谕之。26日,木户终于逝世。

30. “八郎传说”,宫崎八郎的弟弟宫崎滔天写道他上前线访问八郎时碰到中江兆民的故事。兆民劝说八郎说“西乡隆盛不是自由民权者,此事恐只不过是暗中卖力,当无名英雄,愿君思之。”八郎答复“让西乡取天下,然后再造反岂不快哉。”

31. 陆奥曾于1874年以《日本人》为题草拟意见书而下野;1875年元老院成立时担任了议官,但他对萨长政府仍然心怀不满,打算先借长轴之力打萨摩,然后反戈打长州。西南战争给他带来了打萨摩的机会。他希望编组纪州部队,拥戴木户孝允,如果可能,则希望由自己亲自担任历史家德富苏峰所说的“明治政府总主宰的角色。”

32. 福泽谕吉,《明治十年丁丑公论》,论述战争的意义和战争留下的教训。论定,西乡“并非迷恋封建世禄旧制之人”,“决非厌恶自由改良,乃真心实意仰慕文明之精神者”,更不是追求“军事专政”,今日战争之根源“在于政府”,并进而论断说,正是政府的“专制”逼得西乡“与政府对抗”,而且“可以说,政府不啻把他陷于死地,又进而杀之”。他指出,政府“若打赢了战争,政府只能更加专制”,强调能够制止政府之专制者,乃是“士族的力量”和“抵抗的精神。”在近年来被“文明虚说所欺,抵抗精神逐渐衰颓”的日本,为了“保存日本国民的抵抗精神”,他唤醒人们注意西乡的行动。这篇文章,在他死后的1902年才发表出来。

33. 187710月,植木枝盛在《海南新志》第8期发表论文。题目《镇定内乱之演讲》。他指出,说西乡“顽固不能容忍开明云云,乃是无稽之谈”。他强调西乡对“表面虚伪之开化及轻率浮薄之社会或许有些不能容忍,但肯定能适应真正的文明”。把西乡引导至叛乱的,是因为没有一个能够诉说不平及不满的议院。“因政府不改专制之结构,不行公议之政体。即令西乡对政事有异议,倘有议院可资论述,则无诉诸武力之理。”

34. 二叶亭四迷1864年出生,西南战争时是个十三岁的少年。内田鲁庵曾有这样一段记述:“我曾听二叶亭自己说过,他‘志愿当一名军人,终生希望当陆军大将,以粗暴胡扯为豪’。”四迷“从孩提时代就有一种思想倾向可以说是具有维新志士气质的倾向---开始萌生。他们认为将来成为日本的深忧大患者,终究是俄罗斯,对这个家伙,今日就必须趁早防御。”

35. 西南战争对资本主义的巨大推动。

36. 1877821日,政府在东京的上野公园举办了第一届国内劝业博览会。

37. 关于国家体制,第一位的问题是辅助已经进入青年期的天皇成为君主。

38. 井上馨 井上馨(かおる)

1. 为了确立天皇亲政的意识形态,元田永孚草拟了《小学条目二件》和《教学大旨》,对学制改革未参考他的意见感到不满。天皇照见伊藤博文,向他出示了元田的意见书。伊藤的忧虑在于,元田所据以立身的儒学有把青年从学术领域引诱到政治领域的危险。

2. 井上馨的草案指出“汉学目的在于治国”,强调“汉学”必然引出“政治议论”。因此,伊藤要切断“汉学”和“科学”的联系,把学生吸引到“工艺技术百科”的“实用”上来。

3. 元田读了伊藤的意见书后,起草了反驳的意见书《论“教育议”》。但,伊藤对天皇有绝对影响力,天皇按伊藤的意见批准了教育法案。元田只有等待新的机会,用教学的主张来打动天皇。

4. 自由民权运动乘西南战争之机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一时遭受挫折。

5. 在国会期成同盟向太政官提交开设国会请愿书前后,各地的民权有志之士及民权政社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请愿书或建议书。

6. 近代史学家,后藤靖抓住各地自由民权运动中组织方法的特征,指出由豪农豪商所组织的村民“结合”,在各地自由民权运动中大体是共同特征。

7. 桂太郎,1880年著《邻邦兵备略》,指出西欧各国所奉行的旨在瓜分亚洲的“东方论迟早要破裂,此乃世界之定论”,警告说“如今,万国各守其国疆,各自维持独立,邻邦军备愈坚固,本邦军备亦愈不可疏忽”,强调“归根结底,靠我之强,否则,其他无可峙靠,此理至明”,敲响了必须防备“有事”之日的警钟。

8. 国会期成同盟的开设国会运动有两大动力:在国内,是改变世道起义,村落共同体瓦解的危机;在国外,是西欧各国的压力。

9. 国会期成同盟的请愿书根据天赋人权的理论,指出人有“自由之性”和“硕大的能力”,强调人民具有承当国会的政治能力,并且把拥有“爱国之心”的“人民一致协和”列为必须立即开设国会的理由。

10. “大凡国家所急切需要者在于人民之一致协和。人民之一致协和,莫不出自每个人同具爱国之心。人民无爱国之心,则各自分离而无一致协和。”

11. 请愿书强调的“人民之一致协和”旨在造成“国由民立”这种“国民(Nation)。在法兰西革命前夜发表《什么是第三等级》一文,”以革命理论家身分出现的艾曼纽尔·约瑟夫·西哀士抨击“国中之国”的“贵族阶级”,指出其“依仗其私法上的特权,在我们中间全是异邦人”;他自问:“国民是什么?”自答:“是在共同法律下生活并由同一立法机关代表的共同生活体。”他强调“共同的法律和共同的代表,造成唯一的国民”,主张“第三等级就是属于共同秩序的全体市民”,“包括属于国民的一切人,凡不是第三等级的人都不能看做是国民”,宣布了“第三等级是什么是全民”这个著名纲领。

12. 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没有把“贵族阶级”当作敌对势力来对待。视之为敌对势力的是实现“专制政治”的“有司”,与“有司专制”对立的自由民权运动,其主体是“人民”。

13. “有司专制”和“人民”都怀抱与万国对峙和建设国家的目标,但围绕着政权的垄断和排挤发生了对立,双方出于同样的危机感,在争论“热爱国家之道”的过程中意图形成“国民”。

14. 民权论的团体:“共存同众”,“交询社”

15. 从原理上对英国的立宪君主制进行考察并深入研究“君民共治”的理念,则是中江兆民。中江兆民批评那种“把共和两字铸以虚无之意,欲以当年法国所作所为来改革本邦政体”的人,认为他们“大大妨碍吾辈自由之通路”。

16. 兆民“忌讳共和政治者乃惧我邦必如美国或法国之绝对不设君主”,乃“拘泥形态之说”

17. 梯也尔名言:“国王君临而不统治”。自由主义者设想了一个“被共和制度包围的王位”。中江兆民所要求的“君民共治”正是立宪君主制的最高形态。

18. 政府必须就宪法和国会提出足以对抗自由民权运动的设想,但政府的见解尚未定型。1880年,伊藤博文指出“开国会以达成君民共治之大局,虽甚为企望,”但“君民共治”“关系到变更国体”。因此“决不可操之过急”。他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政体”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国体”,从而又很快地从“国体”反思“政体”,形成了这种思维框架。

19. 正当政府内部拿不出统一见解时,在天皇亲政运动中被伊藤博文击败的侍讲元田永孚却迅速打出了对抗方策。他从文教中寻找出路,集中精力修改教育令。

20. 1880年春,一心希望振兴道德的西村茂树擢升为文部省编辑局长,4月西村编撰的《小学修身训》由文部省编辑局刊行。他的编撰事业,全面采纳了元田永孚的思想。

21. 伊藤博文打算在宪法制定之前,先发行报纸,操纵舆论,对抗自由民权。

22. 福泽决定办报,“用此一着压倒社会上无聊之民权论,贯彻政府真诚之美意”可是,福泽还没来得及出报纸,三位参议之间就先发生了分裂的事态。

23. 大隈重信,对自由民权运动,他不是囫囵吞枣地吸收,而是主张在举行议院选举之前先制定宪法。大隈主张,开设国会所标志的立宪政治的“真体”是“政党之政”,“政党之争乃主义之争”,“因此其主义若能保持过半数,其政党则可执政柄,反之,则失政柄。”

24. “政党官”VS“永久官”。大隈重信所主张的不是严格的议院内阁制。试图对三大臣制(太政大臣及左右大臣)和议院内阁制加以协调。

25. 大隈的意见书实际上是他的部下矢野文雄执笔。大隈的意见书决不是急进的意见。

26. “当时,旧日伊那谷的平田派门生,或任神职,或就官途,或转为商人,平田派的命脉开始衰微了。一部分人把钻研平田学的热情转入柴田花守所率领的不二教,不二教的信徒在庶民间发展起来了。

1. 井上要求“排除”福泽和交询社所主张的“英国式无名有实之民主政治,实行普鲁士式的君主政治”。

2. 北海道开拓使官产出售事件。1869开始至1882。开拓使长黑田清隆。萨摩政治家与商人的勾结。一千四百万---三十八万,无息分三十年支付。

3. 《明治政史》。“维新以来,日本会国人民无论智愚,群举而非议政府措施,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4. 萨摩派策划反击。散布“大隈阴谋说”。“自大印(大隈)建议之后,越发阴然为三菱公司后楯,以福泽为顾问,并里通后藤(象二郎),板垣(退助),副岛(种臣),或以心怀不平的民权论者为心腹,对太太政官及其他各省府县则报以私恩,收揽人心,愚以为此乃大施奸计之最妙手段也。”

5. 福泽党,与天皇亲政运动中被伊藤博文击败的佐佐木高行以及同道元田永孚,也一齐攻击政府。佐佐木和元田与元老院中反对政府的安场保和,金子竖太郎,河津佑之以及陆军中反对政府的谷干城,鸟尾小弥太,等人联合组织中正党,企图排除大隈,并同时亲自动手改革萨长两派控制的政府。

6. 井上毅克服困境。

7. 岩仓具视。危机,但政府掌控军队和警察。“内阁认定目标,行之而已。”

8. 井上的建议:撤回出售的决定,乘势利用舆论鼎沸的状况,由政府亲手断然制定国宪。在政治策略上要屈小伸大。强调出售官产这件“小事”,恰是颁发此大政之时机。

9. 御前会议讨论了意见书,确定了开设国会的方针。决定十年后,“以明治23年为期召集议员,开设国会。”同时决定,取消开拓使出售官产的措施,罢免参议大隈重信。

10. 萨长一致并驱逐了大隈的政府(河野敏镰,矢野文雄,犬养毅,尾崎行雄,小野梓,岛田三郎),对内阁组织进行了改革。

11. 内阁。伊藤强调“当今维持政府之手段惟有依靠实力,论实力则非萨长莫属,萨长人物,掌握实力者无出山县,西乡之上者,若此两人不在内阁,内阁权利脆弱,威令之贯彻乃可测知。”萨摩6人,长洲5人,土佐2人,肥前2人。

12. 明治十四年の政変(めいじじゅうよねんのせいへん)とは、1881明治14年)に自由民権運動の流れの中、憲法制定論議が高まり、政府内でも君主大権を残すビスマルク憲法かイギリス型の議院内閣制の憲法とするかで争われ、前者を支持する伊藤博文井上毅が、後者を支持する大隈重信とブレーンの慶應義塾門下生を政府から追放した政治事件である。1881年政変ともいう。

13. 军队是右大臣岩仓具视和参事院议长伊藤博文赖以对抗自由民权运动的最后实力,它在创立引进普鲁士宪法的体制中发挥了支柱的作用。

14. 山县有朋感觉到,有必要超越以陆军卿的名义发表的《军人训诫》,再进一步用天皇名义发布训诫。“初请赐军人敕谕之时,亦曾论及外国以宗教为基础实行军队教育,童年学校等即教以祈祷。我国不应偏向神道,佛教或耶稣教,且宗教管来世之事,若为现世之事,则止于忠孝仁义可也。。。”

1. 井上馨,关于宪法制定,十分倾倒于普鲁士。《大纲领》主张“钦定宪法”,要求天皇“有权任免大臣以下文武重臣”,设想由“元老院”和“民选议院”组成的两院制,强调民选议院的选举议员应“实行财产限制”。

2. 188214日,以天皇名义颁布《军人敕谕》。

3. 改正教育令,开设国会诏敕和《军人敕谕》,是政府对付自由民权运动的三项对策,分别反映了侍讲元田永孚,参议伊藤博文,参议兼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的意向。

4. “维新以来,英法止学盛行,革命精神始在我国萌生”。他强调说“教导忠爱恭顺之道,未有比汉学更切实者也。”“学英语者慕英国之风,学法语者羡法国之政”乃是“自然之势”,但“当今欧洲各国之建国,唯有普鲁士与我国近似。”他要求说:“今欲使天子人心稍存保守之风气,必须专门提倡德国之学,使之在数年后,制胜于文坛,暗中消除英国学向前发展之势。”

5. 188212月《幼学纲要》,敕谕指出:“道德彝伦乃教育之主体,我朝及支那特加崇尚,欧美各国虽亦有修身之学,然用之于本邦则尚未得其要。”“少年就学最应以忠孝为本,仁义为先”;说“因此命儒臣(元田)编撰此书,颁赐于下,使知明伦修德之要在兹。”

6. 自由民权运动受到政府先发制人的攻击后束手无策。政府颁发的开设国会诏敕是政府对开设国会运动冲击的反应。政府的迅速反应使自由民权运动陷入混乱。

7. 自由党采取了集合地方政党组成全国性政党的组织方针。但是,以城市为基地的新闻记者出身的民权派,却与和大隗重信一起下野的官吏们合作组织了改进党。

8. 日本的扩张以及开化派在日本影响下的出现,引起了守旧派的反击。守旧派坚持支撑朝鲜锁国的所谓“卫正斥邪”的朱子学思想。儒生们开始上疏运动。上疏开始于18813月,到夏季达到了最高潮。

9. 壬午兵变。

10. 18827月,总理板垣退助提出希望出国旅行。但自由党刚刚成立,时局正日益严重。因此马场辰猪,大石正巳,末广重恭等干部反对总理丢下党务出国。

11. 费用,井上馨游说三井提供的。板垣的出国是政府蓄谋分裂自由党领导层的政策。围绕出国引起的党内纠纷,果然导致了党的分裂。

12. 1110日,板垣和后藤出发,板垣作为自由民权运动的象征的形象急剧萎缩了。

13. 812日至17日,中江兆民分三次发表社论《论外交》,寻求介于英法德俄等“虎狼之国”中间的“蕞尔小国”的“领国交际之道。”他强调说“小国自恃保其独立”之道是“坚守信义,不为所动。道义所在,虽大国亦不畏之,虽小国亦不侮之。彼若以不义之师加于我,则应举国焦土而战而不应投降,邻国有内讧亦不妄自兴兵伐之,况如弱小之国,更宜宽容之,爱护之,使其徐徐迈向进步可也。”他在壬午兵变的报道煽起舆论时,自觉地站在日本是一个小国的立场寻求对外政策的方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4. 自由党内部意见虽有分歧,但整个论调是:“外示开战之势,内图和平谈判”,以谋求事件的解决;同时,为了使朝鲜成为“防御强俄之屏藩”

15. 三岛通庸,18822月山形县令兼任福岛县令。7月,专任福岛县令。对心腹官员声明:“余乃接受政府三项秘密使命而赴任。第一,扑灭自由党。其二,援助帝政党。第三,修筑道路。”帝政党是草成《军人敕谕》的福地源一郎和神道家丸山作乐于18823月建立的,支持政府的政党。

16. 会津自由党,因反对负担夫役而进行的防御性斗争。但斗争最后都失败了。官宪派出特务制造借口,逮捕领导者。有人向警察署投掷石块,据说是混在人群中的挑拨者的勾当,警官们遂乘机拔刀袭击农民,拘押会津自由党员,又转而镇压福岛自由党。福岛县的自由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17. 斗争失败了。但也导致政府发生动摇。政府的政策向两个方向前进:一方面,政府利用颁布请愿规则,修改府县会规则,修改新闻条例,以加强控制言论和府县会。另一方面,发行官报,企图操纵舆论。

18. 如果说政府是朝着建立立宪制度每日每月都在前进,自由党则在逐日逐月倒退。

19. 《自由党史》。“及至次年,即16年(1883),受福岛,高田大狱的激发,形势加倍高涨,党内时常出现偏重地方,单独轻举妄动者,有贻误协同一致,同进同退之目标的倾向。”而且,自由党与改进党的关系也破例了。战线完全陷入混乱。出国考察的总理板垣退助于18836月回国,但他未能收拾党内外的混乱局面。

20. 面临危机的自由党,内部三个新方向。A,形成党内阶级基础的豪农豪商,很多人离开了。Why?豪农豪商,以县议会为据点,发挥了巨大的力量,组织国会期成同盟,国会开设运动。1880年至1881年,尽最大努力掀起了自由民权运动。但,开设国会的诏敕,抢先出台。使得他们失去了方向。他们看到“前途尚谣,事功难遂”,精力开始分散。镇压加速了他们的离散,而景气变化也影响他们。1880,通货膨胀,为豪农豪商带来了财富---支持开设国会运动。1880年开始的通话紧缩,使得他们的经营陷入困境,专心经营,于是脱离了运动。B 士族中尚存的“变乱”思想,随着自由党混乱而产生的斗争力量的衰退以及政府的镇压,在要求战斗的党员中唤起了“变乱”的思想。如富松正安。C 豪农豪商离去后,仍坚持自由党的,是关东的自由党,特别是养蚕地区的自由党。

21. 自由党无法克服危机,继续在走向解散党的道路上衰落。

22. 18841029日,在大阪召开了党的解散大会。企图把自由党发展为资产阶级政党的律师星亨激烈地反对。但无法扭转。Why]“无论有多大神通”也难以“统辖无数热心之志士”

23. 自由党解散前后,曾经一时纷起的政党也相继解散,大阪的立宪政党早在前一年3月就解散,立宪帝政党也于前一年9月解散。188412月,改进党由于总理大隈重信和副总理河野敏镰脱党,实际上也处于解散状态。担任九州自由民权运动的九州改进党于第二年,于18855月解散。

24. 秩父骚动。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