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8日日曜日

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

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

1. 代的苦使人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趣予以太大的重视。

2. 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3. 除了政治的和其他与日常现实系的趣之外,科学、自由合理的精神世界也要重新盛起来

4. 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于精神力量的信仰是研究哲学的第一个条件。

5. 历史必然与我们对于它的概念密切地联系着。根据这概念就可以决定那些对它是最重要最适合目的的材料。

6. 对于历史题材的看法,没有确立起来,那么,历史本身就必然会成为一个游移不定的东西。只有当我们能够提出一个确定的史观时,历史才能得到一贯性,不过由于人们对它的题材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这样就很容易引起片面性的责难。

7. 某些物,它了音中一切的音些音的一致性与和性,却没有透头脑

8. 必须先有一个导言,把需要讲述的哲学史的对象首先正确地加以规定。

9. 其意只能在于事先个科学里面最一般性的内容的要。法可以帮助我撇开多由于人们对哲学史的通常成所引起的问题和要求。

10. 哲学史上的事实和活动有这样的特点,即:人格和个人的性格并不十分渗入它的内容和实质。与此相反,在政治的历史中,个人凭藉他的性情、才能、情感的特点,性格的坚强或软弱,概括点说,凭藉他个人之所以为个人的条件,就成为行为和事件的主体。

11. 世界所具有的自的理性,并不是一下子得来的,也不只是从在的基上生起来的,而是上原来就具有的一种遗产

12. 如赫德所,通一切化的因而去了西,成一条神圣的子,把前代的创获给保存下来,传给

13. 普遍的精神,但并非不变。

14. 每一世代科学和精神方面的造所生的成,都是全部去的世代所累起来的遗产——一个神圣的

15. 的哲学,只有在本上与前此的哲学有系,才能有其存在,而且必然地从前此的哲学生出来。因此,哲学史的程并不昭示外在于我的事物的生成(Werden),而乃是昭示我自身的生成和我的知或科学的生成

16. 须认为,惟有当思想不去追寻别西而只是以它自己——也就是最高尚的西——思考的,即当它求并发现自身,那才是它的最秀的活

17. 我们目前所研究的这种历史,就是思想自己发现自己的历史

18. 是真的,只包含在思想里面,它并不仅今天或明天为真,而乃是超出一切时间之外,即就它在时间之内来说,它也是永远真,无时不真的。

19. 史里所叙述的都是化的,消逝了的,消失在去之黑夜中,已不复存在了的。但是真的、必然的思想——只有才是我们这里所要研究的——是不能有化的

20. 哲学史,内在矛盾。目的在于认识那永恒的,自在自为的真理。但历史所讲述的,乃是存在消逝,不断代替的事物。

21. 如果哲学有一个历史,而且这里是知识一系列过去的知识形态的陈述,那么在这历史里就不能够发现真理,因为真理并不是消逝了的东西。

22. 外在存在与多样的时间性的事物相接触,有了多种不同的命运,所以在本质上具有历史。

23. 在哲学里并不像在宗教里那样,自始就承认一个固定的基本的真理作为内容,这真理由于是不变的,因而就是独立于历史之外的。

24. 有人会以为哲学史所提供给我们的,颇像是一些不断地全部更新和变化的戏剧,而这些变化最后又不复有一个单纯的目的作为共同的联系

25. 哲学的内容,是思想。但偶然的思想只是意见,哲学意见是关于较为特殊的内容和哲学特有的对象的意见,关于上帝,自然和精神的意见。

26. 一般人看来对于哲学的无知并不妨害他们对哲学随便下判断。正相反,他们每个人都自信能够对哲学的价值和性质下判断,虽说他们对于哲学毫无所知

27.

28. 如果哲学史只是一些意见的展览——即使是关于上帝或关于自然事物和精神事物的本质的意见——,则它将是一种多余的无聊的学问。

29. 在真理面前,一切意见都褪色了。

30. 哲学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反对。一方面,注重虔诚信仰的人会公开宣称,理性或思维不能认识真理,正相反,理性只会引导到怀疑的深渊。另一方面,也是人所熟知的,所谓理性又只图坚持其自身的效准,否认信仰的权威,努力使基督教合理化。所以它认为要承认任何东西,只有完全信赖个人自己的见解和个人的信念。

31. 我们必须区别开:什么是基于感情、愿望和直观等主观的根据,一般地说,即基于主体之特殊性的信念,与什么是基于思想的信念,即由于洞见事物的概念和性质而产生的思想的信念。前一种形态的信念,只是意见。

32. 柏拉图曾经把意见(δξαB)和知识(CDπισημη)对立起来

33. 伊璧鸠鲁学派以传播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来反对哲学。当基督说:“我是来到世间为真理作见证的。彼拉多以蔑视真理的态度答道:真理是什么东西?如果一个人从这种观点出发来研究哲学史,则它的全部意义只在于知道别人的特殊意见。

34. 现在只消提一句:如果我们承认真理不可知这个前提,像邓科尼曼那样,那真是无法了解,为什么我们还要耗费精神来研究哲学

35. 真理既不能在直接的知觉、直观里,亦不能在外在的感觉直观或理智的直观里(因为每一个直观作为直观,就是感性的)被认识,而只能通过思维的劳作才能被认识。

36. “让那死了的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跟着我来。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它是一个死人的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着肉体死亡了的个人,而且充满着已经推翻了的和精神上死亡了的系统,在这里面,每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这里不是跟着我走,按照这里的意思倒必须说,跟着自己走。这就是说,坚持你自己的信念,不要改变你自己的意见。何必采纳别人的意见呢?

37. 只有僵死的东西才是冷静的,并且同时才是满足的,安于满足的。但无论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皆不会停留在满足于冷静或空疏中,而乃是一种冲力,它是饥渴地追求真理,追求对真理的知识,迫切要求对这种求真和求知的冲力的满足,它决不会对这样的抽象思想加以饱餐并感到满足的

38. 哲学系统的纷歧和多样性,不仅对哲学本身或哲学的可能性没有妨碍,而且对于哲学这门科学的存在,在过去和现在都是绝对必要的,并且是本质的。

39. 发展具体这两个原则

40. 本质上,理念的本性就在于发展它自身,并且唯有通过发展才能把握它自身,才能成为理念。

41. 我们说:人是有理性的,人的本性具有理性;是指人之理性,只是在潜能里、在胚胎里。

42. 首先由于人是由自在(即潜在——译者)而成为自为(即实在——译者),因此,也就成为自为的理性。所以人如果从任何一方面看来具有实在性,就是说,他真实地具有理性,这样他就是为理性而存在。

43. 由自在而取得自为的形式,却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世界历史的整个区别都建筑在这个区别上面。

44. 潜在变成存在,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变化的过程里,它仍保持为同一物。它的潜在性支配着全部过程。

45. 种子,可以产生许多东西,但是这一切早已潜伏在种子里了。

46. 在精神里,自在和自为这两个阶段不只是本身同一的性质,而且是互为的存在,同时即是自为的存在。凡是为对方之物,即与对方是同一之物。唯有由于这样,精神才在它的对方里回复其自身。精神的发展是自身超出、自身分离,并且同时是自身回复的过程。

47. 举凡一切在天上或地上发生的——永恒地发生的,——上帝的生活以及一切在时间之内的事物,都只是力求精神认识其自身,使自己成为自己的对象,发现自己,达到自为,自己与自己相结合。精神自己二元化自己,自己乖离自己,但却是为了能够发现自己,为了能够回复自己。只有这才是自由

48. 哲学的任务与理智相反,是在于指出:真理、理念不是由空洞的普遍所构成的,而乃包含在一种普遍里,这种普遍自身就是特殊,自身就是有决定性的。

49. 如果真理是抽象的,它就是不真的。健康的人趋向于具体的东西。哲学是最敌视抽象的,它引回复到具体。

50. 歌德“已受陶铸者自身不断地又将成为材料。”

51. 普遍的理念始终是内在的根本,是无所不包的和永恒不变的。

52. 理念的较高发展与它的更大的明确性乃是同一意义。

53. 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哲学史也是在发展中的系统;这就是哲学史的研究所须阐明的主要之点或基本概念。

54. 认为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的次序是相同的。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对哲学史里面出现的各个系统的基本概念,完全剥掉它们的外在形态和特殊应用,我们就可以得到理念自身发展的各个不同的阶段的逻辑概念了。反之,如果掌握了逻辑的进程,我们亦可从它里面的各主要环节得到历史现象的进程。

55. 认识哲学的发展乃是理念的发展,我们必须具有理念的知识,犹如当我们判断人的行为是否正当和适宜时,我们必须具有“正当适宜的概念〔作为标准〕一样。

56. 浅薄的哲学史,将一系列的哲学系统表现成一系列的单纯的意见、错误和思想游戏

57. 时间的形而上学。

58. 但多样性或纷歧乃是人人都了解的范畴,这范畴乃是人人所熟知的,谁也不会感觉到了解它有什么困难。

59. 哲学的具体理念是揭示出它所包含的区别或多样性之发展的活动。

60. 一个哲学系统,一个范畴,但不与别的范畴互相排斥。为一个整体中的诸环节。每一系统的独立形态被扬弃,在扩张为多之后,会紧缩为一。

61. “自然采取最短的道路以达到它的目的”,但精神的道路是间接的,曲折的。

62. 第一条结论就是:全部哲学史是一有必然性的、有次序的进程。这进程本身是合理性的,为理念所规定的。偶然性必须于进入哲学领域时立即排除掉。

63. 第二条原则就是:每一哲学曾经是、而且仍是必然的,因此没有任何哲学曾消灭了,而所有各派哲学作为全体的诸环节都肯定地保存在哲学里。

64. 哲学与历史表现,用另一种范畴来考察,不可用互相影响或相互作用等说法。主要范畴乃是所有这些不同的形态之统一,即认为:只有一个精神显现于或表示在各个不同的环节里

65. 可以,当一个民族脱离了它的具体生活,当阶级地位生了分化和,而整个民族快要接近于没落,内心的要求与外在的现实发生了裂痕,而旧有的宗教形式已不复令人足,精神它的现实生活表示漠不关心,或表示厌烦与不,共同的理生活因而解体——哲学思想就会开始出

66. 因此政治史、国家的法制、艺术、宗教于哲学的关系,并不在于它是哲学的原因,也不在于相反地哲学是它存在的根据。毋宁应该这样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源——代精神

67. 代精神是一个穿着所有各个文化部的特定的本或性格,它表它自身在政治里面以及的活里面,把些方面作它的不同的成分。

68. 哲学并不站在它的代以外,它就是它的代的实质的知

69. 哲学的材料。A 科学知识的材料,理智思维的开端。B 神话与宗教,这两者与哲学的关系常常是敌对的。C 第三部门为抽象理智的哲学,即理智的形而上学。

70. 特殊科学的象只是有限的象和象。

71. 笛卡的著作包含有哲学原,但他的自然哲学和他理学却只是经验宾诺莎的理学却包含有普遍的理念

72. 科学是通形式的独立的知一般地与哲学有关系,而宗教由于内容与科学相反,却通内容与哲学相关

73. 宗教要求人放弃于普遍象的思,放弃哲学,因哲学的思维仅只是世的智慧、人的工作。这样人的理性就与神的智慧相反了。

74. 宗教的度是这样的:通宗教而达到我的真理,只是外在地予的。人们说:真理的启示是予人的,他只须谦卑地加以接受就得了,因人的理性是不能掌握真理的。

哲学史的分期

1. 两个时期,希腊哲学和日耳曼哲学。

2. Why,日耳曼哲学是基督教的哲学,且信基督教的欧洲诸民族,都有日耳曼文化。

3. 罗马人并没有真正的哲学,正如他没有真正的人一。他只不是接受,只不是模仿,然常常模仿得很入神。

4. 如果在哲学史的出点可以是:把上帝了解成直接的、尚未展的普遍性〔像我泰利士绝对定那——而哲学史的目的(我们现代〔这门科学〕的目的),是要通如此迂世界精神二千五百年的工作,绝对了解精神,那么,从一个范畴,通缺点的指出,推到另一个范畴,在我很容易的,——但是在史的程中,却是很困的。〔世界精神从一个范畴到另一个范畴,常常需要好几百年。〕

两个主要的立物,我要作一些一步的定。希腊世界曾将思想展到理念,而信基督教的日耳曼世界将思想了解精神;理念和精神是有区的。一个程的一步明如下:由于那尚末定的、直接的普遍者(上帝),,那妒嫉地不容任何西和它并立的客思想,乃是一切哲学的实质,而并不改,只是向自身深入,并且凭藉着展一系列的范畴表自身,达到自身的意:所以我可以对这展的特性在哲学的第一篇中这样的描写,即:展就是范畴、象徵、抽象性简单根源中的自生;简单的根源,本身就已含着一切。

5. 精神是自己认识自己的主性,不只是因它知道它的——就是它自己——体,并且知道它本身也是体,它才是精神

6. 因此在近代哲学的原里,主体本身是自由的,人作人是自由的;与个定相关,就生了这样一个念,认为人有使其自身成为实质物的无限天,由于人的本性,人就是精神。上帝被了解成精神,个精神自地自己二元化自己,不它同个分,自地、自在地存在于个分中。整个世界任,是使它自身与精神取得协调,并在精神中认识自己。任是日耳曼世界所要担

7. 任最初开始出在宗教中;宗教是个原的直与信仰,早在认识这个原之前,就把它当作一实际存在的西。在基督教里,个原多半是情感,多半是想像;在基督教里,人作人是被以永恒的福祉目的,是天恩、天眷和神庥的象,——也就是,人是具有绝对无限的价个原更呈在基督教的教里,包含在基督启示人的神性与人性的一教条之中:与上帝、客理念与主理念在里是合一的

8. 精神的程即在于一的主体取消其直接方式,把自己提高到与实质物合一。人这样的目的被宣称最高的圆满。由此足,宗教念与并不是彼此距离得那么

9. 真正地具有两个理念,一个是为认知的主理念,另一个是实质的、具体的理念个原展、育、思想所意,便是近代哲学的意所在

哲学史的史料来源

1. 个名么一种双重意:它一方面指事迹与事象本,另一方面又指那些想像了想像而写出来的西

2. 早期的哲学史中,只有一本可以,就是斯丹雷的哲学史(History of PhilosophybyThomStan.ley。一六五五年敦版,开本;一七○一年第三版,四开本;奥勒阿留译为拉丁文,一七一一年莱比版,四开本)。没有什么人用了,只包含着古代的那些宗教式的哲学派——好像没有近代哲学存在似的。

东方哲学

1. 所以要提到它,只是了表明何以我不多它,以及它于思想,于真正的哲学有何种关系。

2. 言里,我开两种形一是真理保持在宗教形式里面,一是真理通思想保持在哲学里面方哲学是宗教哲学

3. 罗马的宗教、希腊的宗教和基督教,我并不把它当作哲学,它与哲学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4. 普遍个固定性格,是方特性中基本特性。第二点方宗教的较详内容。上帝、自在者、永恒者,在方大体上是在普遍性的意被理解,,个体上帝的关系也是被理解掩埋在普遍性里面的。

5. 古代歌的内容,如果只看成一种单纯幻想的游,似乎在方面最,但在歌中重要的是内容,内容要严肃

6. 印度的、方的歌,就形式,可能是展得很成熟的。

3. 西塞留下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比孔子所有的内容丰富,而且更好。我根据他的原著可以断言: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从来不曾有,那倒是更好的事。

4. 中国人想像力的表是异的:国家宗教就是他的想像的表。但那与宗教相关发挥出来的哲学便是抽象的,因的宗教的内容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内容没有能力思想造一个范畴〔定〕的王国。

5. 没有比印度人的年代纪载乱、更不完全的。没有一种民族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已如此达而史学却如此之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