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9日月曜日

许倬云:我们走向何方?

倬云:我走向何方?

史上的几次

们经常听到有人感慨:人心不古、世日下,好像今天的世界缺少了大家可以遵循的理与道德原种感慨何代无之,在四、五千年前的古代埃及记录上,曾有人做的感慨。而中国的典里,也时时种感慨。其,每隔一段时间,社会构和文化价都会有所转变,于是新代的价和旧的价就会不同。

以中国史上的几次价值转换时。新石器代,人是在村落里聚族而居。社区很小,人群也很少,其理原基本上是内外有分,自己人是一种准,外面的人又是另一种准。甚至到了人死亡以后,都有鬼不歆非法。西周,建立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提出天命的理:上天是公平的,有道德的人会加以庇,而周人是受命于天来做当中国天下的治者,上天所下的道德原则应该是普世的,不受部族与社区的限制。个普世的道德应该是中国史上第一次出。但它是否真正的普世的呢?倒也未必。封建道德大概只行于当阶层,即所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对贵阶层以外的一般人,并不得他应该遵从同的道德,有同利和义务

第二次当是在孔子代。孔子最大的功不是作,正如他自己所述而不作,他的功是在古代典予以新的阐释。孔子主要的目的,是把旧的族价作一新的界定,使一些可以做普世价念,真正的成一般人都可以遵循的行。譬如,他所不再是族所独有,而是每个人都秉的一种本性。他所,不再是鞠躬退,而是一般人都遵从的礼。孔子界定的一套普世价值观中国有期的影响。从孔子以后,中国人的行,都不脱孔子所下的原。孔子要如此做的原因,正是因的社会组织,封建社会已,他必需要重新建立一个不属原有封建秩序下的理与道德。

另一次大折是在东汉末年魏晋之期儒家理造的代社会秩序,也就是以忠、孝、等道德原所界定的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在此时经过一次大转变。再加上中央集的皇帝制度和文官制度也已,必需要找另一套秩序来替代。在找秩序的程中,魏、晋的思想家然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把道家思想重新复活,开始谈论自然、出世、人的主体性等议题,不再如同儒家一,注重社会的主体性。一次的大转变,从儒家的角度而言,又是一次礼坏的局面。但就非儒家的立而言,是一个重建的程。次重建的程延1000年之久。直等到佛和道家、儒家思想完全融合一,成三教融合的一个新的中国思想体系,也就是朱熹的代,理学才又重新界定了社会的秩序。社会本身要有一定的定性,社会的每一个人要有一定的位置。朱熹界定的价实际上和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所界定的价有著本上的差异。与种制度相配合的,是小农经济、皇帝制度、知分子精英及儒学治国的一种定体系,所以此注重名而不注重个人的益。期所形成的理、道德念,支配中国人的行与思想有数百年之久。但是定的中国体系究会面力,在明代末期又面一次折。

明代末期,王阳明学派朱子学派有基本上的疑。而当国家机构所表的效率与能力,甚至以皇帝、宦官代表的国家机构是否真能符合定社会所盼望的政府形也受到疑。我由明朝末年的文学作品、记载上,都可看到有殉道的人物,也有善的人物。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学者开始真重新思考中国文化的价、中国社会的构。以黄宗羲、炎武代表的学者,甚至怀疑中国国家与社会构的根本性。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提出多另一套可替代的念。我个人认为这一段的中国思想史,几乎可以与西方的启蒙代的思想相比。但是,中国知分子的努力在明清改朝代之后,无法继续下来。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清代的帝制比以前更为彻底,更依靠暴力。另一方面,朱子留下来的传统儒家思想,由于调稳定性,必定是于保守。所以朱学的知分子具有正的地位,却不会容明末些挑继续发挥的思想。

因此,从明末清初一直到19,是中国在思想上极呆滞的代。固有的社会理道德,被当做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原大家所遵循,但其太多。同也没有新的力量出,可以担起翻旧更新的工作。种文化系统实际上是缺少活力的,没有法真正面另一股大力量的冲

代的崩

新的力量是中国与世界有了新的接触之后生的。西方世界有其本身的文化承,展出以基督教的行与道德念。西方的文明孕育出近代本主义经济和工制度。西方入中国以后,本来就已缺乏活力的中国传统思想根本无法抵御。所以从19在,如果我以儒家的中国道德有更新增的活力,那恐怕是自己在自己。

1920的中叶,每一个中国人都卷在两种文化体系冲突的漩里,其也有些可敬的学者,尝试著去做揉合与新的解工作。但究竟因中国以儒家基石的文化体系失活力太久,已是相当僵化的系,要回生是相当困的。一段的礼坏崩不能罪于五四,也不能罪于代新教育体制下的知分子,是旧系本身早已失了生机。

期的中国人必重新架构另外一套价体系。20初期有几位人物得加以注意。章炳麟想把中国界定成一个民族。但中国向来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天下;中国向来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复的族群共同体。可是在列国争的体制下,一个漫无界的天下与漫无界的群体,恐怕很找得出自己同的方向。章炳麟所作的工作,起始是以族和族的立来肯定族自身存在的意,即所排斥胡虏观念,接著再一步肯定黄帝子言之,章炳麟是在找一个新的大我,个大我不是像同心般从社区大到天下,而是一个可以界定的。有承系的大民族。梁启超是把大我界国家,使一个有主的国家成为团结这些人群的主体,以与世界上列国体制下的列争。两种念,一是保种,一是保国,但都是要找大我。中山无疑是把两种念融合在一起,想要使中国成一个新的民族国家。但他面的困是:一方面要肯定五族共和的多民族体系,一方面又肯定民族主。最后解决的法是把国家凌于民族之上,国家做多个民族的主体。

看明末清初所到的亡国没有关系,亡天下才可怕。其中亡天下三字,代表的正是中国文化的自我期——中国文化治天下。但20,中国文化是依附在中国族群上,留在中国国家的圈子内。在有一个大我做为终极的组织形式,就必界定大我的行为规范。例如在三民主中,个人主是没有什么空的;民族主了集体存在,甚至民、民生主也都是了集体定。念近于朱子,而离于孔、孟。孔、孟所肯定的是人在天地之的价,是人在天、地、人三才之中的地位。孟子界定人的所作所为时,是从人性下手,是从四端下手。20的中国人想界定的是个人在大我之中,如何适得其分地义务、享受利。20的中国人要如此界定,自有其代背景。像德国在1719,界定了日耳曼民族的存在意,界定了日耳曼精神,界定了国民在国家里的身份;意大利复要重新造一个今日的罗马;日本明治新在造了一个西方式的国家。些都是当中国人所学本。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中山指出的道德要求、一个公民有的行为标准,和日耳曼所界定的国民精神相当接近。

由于一次近代中国所面的大大,百年内不易完成。何况中国的教育始是在双制之下展,一方面有西化教育,另一方面有传统的家庭教育和社会上既有的传统体系。在20纪结束之一次的转变未能完成,因此仍不断可到中外价的比、中学西用或西学中用等点。文化体系愈小,转变愈容易。文化体系愈大、愈复转变。相于中国的文化体系而言,日本的文化体系是相当小的,不仅时间短,内容也比不复,所以日本的转变要比中国来的容易。中国文化体系是大的、复的,是消化佛教就花了1000年的时间,要消化西方价值观,中国不可能在100年内完成。也因此,在100年中,不断地听到相同的感慨,不断地看到大家讨论社会失序的问题。从程的点来看,象是自然的,但是,生存其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每个人都会感到困和失落。

是不是要完全接受西方的价解决的方案呢?倒也不然。因两次世界大以后,欧洲和美国自己花了近300年所形成的社会价生一波疑的浪潮。造成疑的力量,首先是近代争的可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不死亡人数无以数,希特勒之于犹太人、日本人之于东亚人民,屠杀灭族行也到。再加上争的残酷、本主社会的不定与不公平,都引了大家开始疑在基督教基上所建立的近代文明,开始怀疑其正当性与合法性。造成疑的第二股力量,是二次大以后,世界各地接触繁。多种文明在接触之中各自呈其特色,也各自人特色造成冲。第三股力量是二次世界大之后,殖民制度解体。各西方殖民国家由殖民地退出,而殖民地原来的文明有了重新展的机会,于是各地的弱族群也开始怀疑:什么一定要遵守西方的价什么要在没有一步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地接受西方的价什么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价值观念?第四股造成疑的力量是女的解放。在民主制度逐全世界都能接受的政治制度多不同社会中受忽略、受制的女性,开始自己的利、义务及身份有了新的认识股新的反省力量,冲了以男性做主体的社会行模式与价值标准。

以上四股力量冲的后果,是一套新价值标准的基开始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念。而人是属于个人的,人不属于群体,群体的特性不能超越人的基本价之上。自由是体的方式,人体,自由用,自由的念也会成新文明的重要价值标准。

最近在各个人文学科的域里,都有解构思潮的出。解构不是破坏,而是尝试重建,是一种重建新秩序的努力。但在重建的程中,由于女站起来了,弱族群站起来了,弱的文化系、宗教系重新发现自己的存在,于是重新建构的的工作多面的、多角的、多的,不缺少协调,甚至了冲突和解。由人文学科所开始的解构工作,早会冲到政治面和经济面。那所引的浪潮,可能会更澎湃有力,而且来去方向都不会一致,我们预见将来会有一段时间的乱潮,会有多的漩与波。我一波大浪潮将起未起之,我将面的世界可能是一个完全失序的世界。人如何重建新的秩序,不但是中国文化所面难题,也是全世界各不同文化共同面的大难题。重新建构完成之后的新社会,可能是一个多元的、多主体性的构。它缺少中央,所以没有边缘;缺少威与一个秩序的持者,所以必要靠协调与磋商。走向个新社会的趋势是全球性的,而走向个新社会的路程,将会充、危机与不定。此此刻,如果我们还找方向,可能为时略晚。在面对这峻的情之下,我的心情当是沉重的。

下一个世的冲力量

目前我正要21。世的划分本来并无意时间是向前走,一如抽刀断水是切不断水流的。把时间界定成一段一段,只不了方便而已。但在此此刻,这样一个时间上的划分,倒是能予我警惕的作用。入一个新的世,是否就此入一个新的世界?由20后半已行的种种局来看,我是将要快速地入一个新的局面。

除了上的文化多元性所引的冲突与疑,以及多元、多主体构工作之外,我们还正在面著几个很大的冲力量。

第一是国化与全球化。今天的经济制度,多国企与国,正在将世界的经济纺织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网。新的生与管理制度,将人的生工作有了新的分工方式,不是垂直的分工或是横向的分工,都会跨越国界。经济的国化将冲传统资本主的根本假,那就是国家的念,·斯密的国富在国经济之下,必需要有新的界定。政治方面的国化,自第一次世界大之后成立了国际联盟,二次大之后又成立了合国,再加上其他许许多多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性的各种组织,使任何国家都不再有完整的主纽伦判和判,都已将人共同的社会价放在主国家之上。无疑地,今天仍有国的霸,各种持国秩序的口号可能正是霸国家所利用的工具,然而无可否的是种口号之所以能成工具,正是因大家认为有其具体意。各地人群社会,走向国化的速度并不一,有些地区已达到国化的水平,有些地区正在尝试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些步伐的不一致自会引发许多冲突与纠纷。不,可能在21中叶之前,国化的人社会定是非常明了。个浪潮当然也会冲到公民的念,使多以国家公民义务为基本假的道德与理,也会受到疑。

第二个冲力量是近代的科技,尤其是生物科技的展。人能操生物并非新之事,很早之前人就知道利用接种、种、插枝诸项,以提高农业。但真正入生物科技世界是在基因工程以后,英国那只叫做多莉的羊出世后,人才真正打开了一个生物科技的新元。人如此入生命的奥秘之中,是福是祸还断言,也不易有一定的结论。下一个世,生物科技展更快、更,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意要重新加以认识人自许为生物群中最高地位的价,也必定要重新加以检讨。被冲重者当属基督教、回教等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宗教系。在我了解到生命如何而来,以及人与其他生命之的差距到底有多,人是否可以次于上帝的生物?我存在的意又在那里?但反言之,人也可能会因而得更新的自信,由科技竟可探索了奥秘的生命世界,不正可明人是一很特殊的生物一切的是非功,今日不易断言,之生物科技个潘多拉魔盒的盖子,已被打开了一条隙,从盒子中出来的是天使是妖魔,我无法控制,也无法言。

第三个冲力量是资讯化。新的资讯工具,是人消息、知的大革命。在人展史上,文字出是一次革命;印刷是另一次革命;电话电讯是三次革命。但一次的资讯革命,其气如排山倒海,而且无孔不入,影响了我控制、掌握知的能力,以及人群之交往的度与幅度。资讯革命一方面使人与人的距离拉近,同也减少了人与人面面的接触。从前者,我重新合人群,从后者,我正在离散固有的人群构。人的社会都将走向资讯社会,而且是全球性的,与前面所提到的国化互表里。全球性的资讯网一定能整合人于一体,至少在潜在可能性上,可以消除人的不平等,以及去除掉去人的界限。但同也会造出新的阶级,使掌握资讯的人有富、力的机会。

合上面三种力量和前面提到的多元,多主体的重建工作,我们预计可能会出的后果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再有属感,不再有可遵循的法或秩序,是人新出的混沌局面。21走完之前,种形可能已非常明。今天,半个世界,留在建构民族国家的次。史的吊多人不愿承它魔魁的特性,但恐怕我难躲得掉。今日要重建价,恐怕不再是以复文化、重整儒家理想所能付的。因的是人从来没有经过的一个新的经验

普世新价的可能性

在混沌之中,我们应该怎么?恐怕不会有先知、救世主或是万世表来开。在个大的浪潮之下,每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声音是微的。但我要自救,不能等先知和圣者来救我,我自己救自己。我想我每个人都当共同参与来建构一个人的普世新价。在新的混沌之中,恐怕只有两个真不虚:一端是全人共同的社会,另一端是真的个人;其的种种群体都是某性的共同体,而各种共同体之,有重叠但不会等同;也不会有国家那种极的共同体,而有力且包万有。我想,建构的起点,首先是在承你我的存在,在彼此承另一个人存在之上找出相范。

哪些范是我们应当找到的?第一、不管是经过电话、网星、电视的交,我至少要互相信任。互相信任,当是重要的起点。第二、是一个人应坚持自己存在的价,也因此必要承人存在的价也就是自尊、自重与彼此承各自的独立性。第三、是人与人之的容忍。两个人或多人相在一起,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特性,只好找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共同点,去容忍个人的小差异。第四、是诚实。我让对得我所是真,也必要假定我所的是真。有诚实,才有基本的互信。

合以上几点,其与孔子所的仁、恕、信、并没有太大差。最基本的原也不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已。没有神,照可以得到规则;没有超越的力量,也可能达到这样定和默契。一套新的行范畴,可从每个人实际的工作中证实与确

例如在科技学的工作中,我们这些从事研究与教学的人都知道,我有若干必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在实验室里不能造数据,因为伪造数据就是欺自己。实验室之外的研究,也不许伪料,因为这也是在欺自己。在研究工作中,我们时时刻刻准接受更有服力的新假,放弃一个被明是错误的理——即使个理是自己努力工作才达成的,但在另外一个更有力的理现时,我必要放弃自己的理职业道德,正是容忍不同意的表。在研究、教学之中,我时时检验自己的思考程,也必要把个思考程向同仁、学生毫无保留的开,可以做再次的检验。我都知道在研究教学里,是靠暴力或以身份地位所建立的威,无法人。每个学者有其独立的地位,我们应尊重其地位,而所有的学者之互相尊重。

地,在一个有精密器的工厂里,我也不能有一点疏忽,必不苟,因任何一个小地方出都可能使整个的工作程序受到干或是被推翻。在商及世界经济的网上,只有诚实才能取得订单,只有不断改才能减成本,只有服才能得利。也就是只有在使他人得到益,自己才能得到相的益。因此,从科技研究、教学与市上,都可以确上面所几个范的重要性。也许这范就是我建构一个新的、全球人共和文化系的基石。在个基之上,逐渐发展新的真与善,而不受史上多文明系的拘束与牵绊。混沌之中,每个人心里也会出自己所建构的秩序,个秩序不是外在内,而是内在的。

由学,一也可能抽得到秩序的因斯坦的名言:简单而有序,即是一种美。他的相对论公式,短短一行,概括象的解,本身即是秩序的美。几何空、蜂巢式六面体,完全无缺陷,却又可以无限累。生物基因排列的螺旋双曲线,既有排列又有增,其秩序之美,令人惊。大至太阳系,小到原子,构大致遵循相同原,有核心的引力与各个部分的构成体的引力,彼此相一个动态的系;不但是几何的美,也是能量分合的美。生命繁殖,由幼小到老死,其种种新,均是盈相抵,功能与构之有其微妙的移与平衡。混沌理,不是只在明一切于无序,也一无序中会出秩序。是以蓬装端服,皆有其人之——凡此均明我研究宇宙,所取的察角度。记录与演方式事上也在表达我的美学念。

群己与天人关系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于我的生活影响不。近数百年来,西方社会展了民族国家体制,以国家群体的位。国家集合全国源,运用其公力,有助于国民之间资源的分配,却也相当程度地侵犯了国民的自主。甚至,由国家事例的大我念,使国家在扩张与侵的群体,常常无所忌。数百年来,国与国之的斗争,由于近代科技展的武器及近代社会组织的效率,已造成不少重大灾害。希特勒、核暴、生物……都是人史上巨灾大劫的同义词

另一方面,都市化象正在散于全球,各地方都有人口集中都市的趋势。在都市中,人是社会众生中的孤独者,街都是人,却无一不是陌生人。国家直接到个人的次,其的中社群与社区都在迅速的消失。如前文所述,将来的人社会,国家也有萎,于是人社会只剩下人全体与个个人两个极端,人是否有散漫无所属的失落感?我是否仍要社区、社群与个人有不同次的互助与合作?若从西方主流文明的个人主将只会到个人的自主性越来越;而不易再出中介的社群与社区。印度教思想的大区,常在村落与种姓的层级,不易有稍大的集方式。中国文明中,社群层级是逐级扩大的,就是修、、治、平的程:由个人而家族,而里,而国家,而天下,一步一步提升,各均有群体的功能,也均有合的原

一理想,在中国史上也未必真正实现过。但是,如果循此思路,我也可能由知系苦学的套叠系统观念,作重建各中介社群的思想依据,而些套叠的中介群体,若是出于个人自愿的选择群体侵犯个人益的顾虑,也可以相地消解于群体成形之

群已之利与义务有一定的界限,是可以兼个人的自由与群体的合作协济。各君本的功能,各有所司,而且不同的自愿合互相重叠,即可以合成而多元的社会,不使任何一个社群系有独占的优势。今日社会以国家形态为大我,独擅公力,一般个人受其制,然而公力又因管理国家事的官僚组织,每因掌握力而腐化,个人又未必享有群体的保。如果有上述多元群体互相重叠、逐分工合作的社会体系,今日的弊病或能有所救。

国家集体的安全与国的合作,在国家之上是在各特定范的国际组织负责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合作。国家之中,有地区性的组织,例如省市位,司社会福利与地方建有相当力以保持地方的自主性。以下至乡镇层次,负责教育、文化、生及社区互助。——凡此诸级拥有受人民托付公力的位,人民又有民自愿组织的各种体,包括宗教、文化、学、公益组织,一方面制衡督公力,另一方面集体运用民间资源,充公力的不足。——以上描述的安排,不是大同致治,或能有助于向小康安的境界。

当然,文化系不能有真、善与美,也不能有人与人之的相处规范,以及人与群体相方式。我生活于天地之,也须顾及人与自然的互生关系。今日以西方文明主流的科技思想,自从18以来,大致以人定基本原。所以,人的生方法不断新,不断大攫取自然源的能力,苟子所勘天而用之也不外是这样度。不,在半个世以来,人已有所反省,平衡的关怀渐为大众接受。甚至有人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系,人一生中的一个小部分。我逾分的源及破坏生重的害了一系的均衡作,其后果甚至会致地球生毁灭

的自,原是学研究者从系点逐的知。若是未来文明,仍就沿西方文明以人主的念,我将很跳出集日。建构出另一套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在一方面,中国儒家的天思想。道家哲学的崇尚自然。印度教思想中宇宙众生平等的念,都可作重建人新文明的思想源泉。

研究与生方式,均当注意利用与厚生两个方向,不使人,迅速耗尽自然源,盲目害人寄生托命的生态环境。凡有所取于自然,也必有所归还于自然。以此心,人或能自地将人社会系与地球生的套叠在一起,合一个互利的复

结语

在孔子、佛家与犹太教先知及希腊哲人的代,几个古代文明因为这些人物的理念,各自定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念,使人不是以求活为满足,那些超越的价值赋予人生活的意古以来,人尽千万年的扎,经过那些大心灵的启蒙,始得以突破蒙昧,入文明之境。在,我正在另一必有所突破的代,代科技文明出,其力已将我推向另一个境界,而多主要文明相互接触,已到必有所融合,互补长短,不致有所冲突的候。是另一次的折契机,我不必只在某一文明的立场发言,却也不当放任今日主流的欧美文明独擅未来人共同文明的展方向,其他文明(亦即中、印度、伊斯……文明)皆各有其得取的文化源,我些人共同的文化遗产纳入未来的共同文明。

本文自《开放代》20005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