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木曜日

俄国思想家 以赛亚 伯林 彭淮栋译

1. 我可能有误,这是由于我孤陋寡闻,而非由于我对一己见解的效力怀有不可动摇的信心。

导论:复杂的慧见 艾琳凯利

1. 罗素,向莫洛尔解释俄国革命:布尔什维克专制虽然可怕,好像恰是适合俄国的那种政府:“自问一下,要如何治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那些角色,你就明白了。”

2. 伯林的著述,其中心旨趣:人类道德行为随一些未有定论的问题而转移。

3. 他提出了一个论证:在黑格尔与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巨大极权结构不是可怕的变态,而是所有西方政治思想核心潮流里一项主要假设的逻辑发展。这假设是:宇宙有个单一目的,缘此目的,一切现象底下有个根本的统一。这根本的统一,有人说可以经科学探讨而发现,有人说可由宗教启示而获得,又有人说可由形而上思索而掌握。

4. 正由于一元现实回答了人类的根本需求,因此,真正一贯的多元论素来是个相当罕见的历史现象。

5. 一般界定的自由主义看法,极端主义者是对真正价值的扭曲;社会和谐与道德生活钥,寓于温和与中庸。伯林认为,真正的多元论更强硬,在思想上也更大胆,它拒斥所谓一切价值冲突皆可以由综合而获终极解决,以及所谓一切可欲目标都能相互调和之说。

6. 一个人若想认识他的自由的真正本质,道德上这种永远可能的不确定性就是他必须付出的代价。

7. 《自由四论》,他认为,世界上的多元论识见,往往是历史上的幽闭恐惧症(Claustrophobia)的产物,思想与社会僵化时,一致化的要求对人类能力造成不堪忍受的钳制,使人有感而要求“更多光明”。然而历史上居于主导地位的是一元论学说,由此可见,人更容易染患广场恐惧症:在历史危机时刻,由于必须作抉择,人心生出恐怖与精神病症,遂汲汲于让弃道德责任的疑虑与苦恼,换取决定论的见识---或保守,或激的决定论。

8. 1860年代许多破坏偶像的青年“虚无主义者”未加疑问,即接受一种粗糙的唯物主义教条。

9. 别林斯基,俄国知识阶层非人狂热的至高例子,由黑格尔原则,他推论尼古拉一世的专制为宇宙和谐的表征,世人应违逆良心本能加以敬仰。

10. 别林斯基其人具现了俄国这种一贯性里的矛盾:知识分子原本欲求一个能抵制破坏的诱惑的理想,这欲求却导致他们致力于破坏,而以他们的热情与清明暴露了某些社会与人性假设的空洞。

11. 知识阶层大部分成员认为,他们以破坏为主的批评知识初步的工作,是清理地面。

12. 《两种自由观念》,终结:“明白自己的信念只想对有效,而仍毅然支持之,不扰不退,是文明人所以有别于野蛮人之处。”

13. “现代人的最深灾祸之一,不是陷入现实,而实执迷于抽象观念。”

14. 恰达耶夫的论断:俄国若有任何嘉惠举世的教训,这教训就是,世人应不计代价,避其故辙。

15. 恰达耶夫,触发了俄国斯拉夫主义者与西化派之间的思想论证。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